微机原理 f4-存储器基本知识
微机原理
第四章
存储器基本知识
编址方式(*)
统一编址和独立编址
统一编址:即把I/O端口当作内存单元来对待,内存空间划出一部分给I/O端口,只有地址不同。
独立编址(8086采用):I/O端口和存储器相互独立,通过M/IO非来连接两个端口,指令不同,地址可相同,分开设置,互不影响。
8086内存空间为1M,I/O空间为64k。
统一编址的优缺点
统一编址的优点:
- I/O端口因为和内存共用一个空间,所以数目几乎不受限制。
- 访问时只看地址就能区分出是I/O或者内存,所以数据处理能力强。
- CPU可以省略M/IO非。
统一编址的缺点:
- I/O操作不清晰,因为内存和I/O共用一个空间。
- I/O端口占用了一部分内存空间。
- 内存的地址位数较多。
独立编址的优缺点
独立编址的优点:
- 不占用内存空间。
- 使用I/O指令,程序清晰。
- 译码电路比较简单。
独立编址的缺点:
只能用专门的I/O指令,也就是IN/OUT,访问端口的方法不如访问存储器的方法多。
例如:MOV AL,[SI]或者[2000H]或者[BX](实际上有专门的指令更好一点)
存储系统层次结构
高速缓冲存储器:缓冲内存读来的数据。
主存储器:内存。
外存储器:硬盘。
(靠近CPU的读写快,距离CPU越远的读写慢。容量也是由小到大。)
CPU可以通过主存直接读写,当主存比较慢时,需要用主存读到cache再读入CPU。主存可以和外存直接交换数据。
主存储器和外存储器
主存即内存:一般把具有一定容量且速度较高的存储器作为内存,CPU可直接用指令对内存储器进行读写。存取速度快,容量有限。
外存(辅存或海存):存储容量大、速度较低、位于主机之外的存储器,CPU不能直接用指令对外存进行读写,必须先将它调入内存。
内存—外存存储层次的形成解决了存储器的大容量和低成本之间的矛盾。
主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
高速缓冲存储器:为使主存和CPU的速度相匹配,提高CPU访问存储器的速度,在CPU和内存中间设置高速缓冲器。
高速缓存—内存层次的形成解决了速度与成本的矛盾。
什么是高速缓冲存储器(cache)
高速缓冲存储器是存在于内存和CPU之间的一级存储器,由静态存储芯片(SRAM)组成,容量较小但速度比主存高,接近于CPU的速度。和内存一起构成一级的存储器。
某些机器甚至有二级三级缓存,每级缓存比前一级缓存速度慢且容量大。
存储器的分类
按存取方式分类:
- 随机存储器(RAM)
即可读又可写,又称读/写存储器。如主存。 - 只读存储器(ROM)
只能读,不能写。存放固定不变的系统程序。如BIOS。 - 顺序存储器(SAM)
存储器的基本组成
通过译码电路—矩阵(找取地址)—数据输入和输出都有缓冲—读入写入有控制信号
存储器的技术指标
- 存储容量—以允许存放的字数x位数或字节数表示存储器的容量。
32Kx16的单位是b,或者32Kx8此处的8是位/b 结果就是32KB,B—字节
1KB = 2的十次方B = 1024B = 1024x8位(b)
例题
2的地址线数次方x数据线数=总线数
图中:存储器大小 256k位,数据线8位,求地址线。
256k/8 = 2^15^,地址线有15条。
- 存取周期(数据)(又称读写周期或访问周期)
通常指连续存入或取出两个数据所间隔的时间。 - 取数时间(代码)—从CPU发出读命令开始,直到存储器获得有效读出信号的一段时间。
- 可靠性—通常以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来衡量可靠性。
- 经济性—常以“性能价格比”来衡量经济性能的好坏。